《广州女大“酒搭子”图鉴:微醺社交里的青春与松弛感》
在广州的夜色中,一种名为“酒搭子”的社交关系正悄然兴起——尤其活跃于女大学生群体之间。她们或许是同寝室的闺蜜,或许是社团里偶然相识的饭搭子升级版,但共同点在于:比起狂欢烂醉,她们更追求微醺时的松弛感,以及酒精催化下的坦诚对话。
“不是酒鬼,只是需要一杯酒的社交距离”
22岁的阿琳(化名)这样定义她的酒搭子:“和闺蜜喝酒太熟,和陌生人喝酒太险,酒搭子刚好卡在中间。”这种关系往往始于某次课后随口一句“要不要去江南西小酌”,或是考试周结束后默契地约在五羊邨的某家精酿吧。没有劝酒文化,也不必精心打扮,一杯20元的调酒配上一碟椒盐鱿鱼,就能让学业压力、实习焦虑在吐槽中短暂蒸发。
从“857”到“氛围感”,年轻人饮酒观迭代
与父辈的应酬式饮酒不同,广州女大酒搭子们更看重场景的“出片率”和情绪价值。永庆坊的复古酒吧、珠江新城的露台清吧成为热门选择,她们甚至会为了一杯造型梦幻的“荔枝泡泡”跨三个区打卡。某社交平台上,#广州酒搭子互助#话题下,充斥着“求天河区i人友好酒吧推荐”“周五晚有姐妹约微醺局吗”的帖子,有人调侃:“广州女大的友谊,是从互相安利‘蜂蜜黄油薯条配酒yyds’开始的。”
酒精之外:安全与边界的共识 这种关系也暗含规则:酒量公开透明、离店必须报备、绝不单独赴陌生酒局。多数人会提前约定人均预算,甚至自带解酒药。“我们喝酒是为了快乐,不是冒险。”大三学生小雨强调。而当有人遭遇情感低谷时,酒搭子们又会切换成“人间清醒”模式——毕竟第二天早八的课,可比失恋难熬多了。
或许正如某家大学城酒吧老板所说:“看这些姑娘们碰杯的样子,就知道她们要的不是酒精,是那个能说‘我懂’的碰杯人。”在广州潮湿的夏夜里,酒搭子们用一杯杯酒丈量着青春特有的亲密距离——比朋友随意,比路人温暖,刚好够装下那些不愿发在朋友圈的心事。
常州有没有一起周末出去玩的小伙伴?求搭子,爬山、逛公园或者打卡新店都可以!
** 有谁想和我一起从福州出发去旅游吗?我想找个搭子一起分享旅行的乐趣!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