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五一青城山搭子记:一场说走就走的道家仙境之旅」
五一小长假,朋友圈的旅行摄影大赛如火如荼,而我却选择了一种更“佛系”的打开方式——在社交平台上约了个“青城山搭子”,开启了一场充满未知与惊喜的短途旅行。
青城山,这座被道教奉为“第五洞天”的幽静之地,向来以“青城天下幽”闻名。但与独自爬山不同,这次和陌生“搭子”结伴而行,竟碰撞出了意想不到的火花。我的搭子小林是个95后摄影师,背包里塞满了镜头和零食;而我只是个想逃离城市喧嚣的社恐打工人。两人在高铁站初次碰面时,尴尬得连寒暄都像在背诵台词,但一路上的山水云雾很快打破了沉默。
前山的道观香火缭绕,我们跟着穿道袍的居士学拱手礼,在“天师洞”前偷听导游讲张道陵降妖的传说;后山的石阶陡峭湿滑,两人互相拽着背包带往上爬,喘着粗气吐槽“这哪是修仙,分明是修体力”。半山腰的凉粉摊前,小林坚持要请客:“搭子守则第一条——AA制从下山开始算!”
最难忘的是清晨的“人海突围战”。为了避开游客高峰,我们5点摸黑上山,打着手电筒穿过雾气弥漫的树林。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海洒在上清宫的金顶上,小林突然掏出无人机,我举着咖啡当临时助理,拍下的画面后来成了他点赞破万的视频。回程的动车上,我们翻着手机里彼此抓拍的丑照狂笑,约定秋天再来拍红叶——毕竟,“搭子”这种关系,或许比朋友圈的点赞更接近旅行的意义。
这一趟,青城山的“幽”不止在山水,更在于人与人的奇妙联结。原来所谓“搭子”,不过是当代年轻人对“孤独旅行”的温柔反抗:素不相识,却共享同一片云海;各自攀登,又恰好同路。
什么是“游戏搭子”“聊天搭子”和“饭搭子”?这些词有什么区别?
有没有最近从济南去北京的搭子?可以一起拼车或高铁,路上有个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