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嘉定COS搭子图鉴:在二次元与三次元的交界点,我们相遇
在上海西北角的嘉定,有这样一群人——他们可能是写字楼里的程序员,可能是校园里的学生,也可能是穿梭于实验室的研究员。但当他们戴上假发、穿上定制服装、拿起道具,便瞬间跨越次元壁,成为另一个时空里的角色。他们是COSPLAY爱好者,而“找搭子”,则是他们连接彼此的方式。
嘉定的COS文化,像藤蔓般悄然生长。南翔的古猗园里,身着汉服的“古人”在亭台楼阁间拂袖而过;远香湖畔,《原神》里的“胡桃”与《咒术回战》的“五条悟”并肩自拍;嘉定图书馆的角落,几个学生压低声音讨论着下次漫展的动线设计……这些看似割裂的场景,共同构成了嘉定COS圈的生态切片。
“找搭子”的本质,是孤独与热爱的合谋。
23岁的设计师阿凉说:“一个人化妆、一个人坐地铁、一个人摆姿势,总会有点寂寞。”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“嘉定COS搭子招募帖”,附上自己过去的作品和需求:“计划出《间谍过家家》的约尔,求一位安妮亚或者黄昏。”三天后,她找到了同为嘉定人的大学生小鱼。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在嘉定新城地铁站,小鱼带着试做的安妮亚假发,阿凉提着约尔的服装箱,在站厅的咖啡店聊到打烊。
对嘉定COSER而言,“本地化”是关键词。 他们熟知保利大剧院的纯白建筑适合科幻系作品,州桥老街的青石板路与古风COS天然契合,而嘉定U谷生态园的大草坪则是大型道具的绝佳拍摄地。“在嘉定出外景不用跑太远,”资深COSER白夜说,“更重要的是,嘉定搭子们能约在万达广场试妆,在罗宾森买材料,甚至知道哪家裁缝店改制服最在行。”
这种地域亲近性催生了独特的“搭子经济学”。 有人专门组织嘉定COS二手交易市集,有人开发了“嘉定二次元地图”小程序,标注适合拍摄的地点。更常见的是临时组建的“剧组”:需要摄影师时,嘉定摄影爱好者群会有人响应;需要后勤时,总有圈友自愿当“道具助理”。这种基于地理半径的协作,降低了COS的参与门槛。
但“找搭子”不仅是功能性需求,更是情感联结。 在嘉定某中学,高二学生小陈和三个同学组成了固定搭子小组。他们一起存钱买布料,在某个同学家的客厅通宵制作道具,为嘉定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演出反复排练。“我们约好要一起出到大学毕业,”小陈说,“就算以后去了不同的大学,寒暑假回嘉定还是要继续。”
当然,搭子文化也有其现实困境。 时间难凑、审美差异、经费分摊问题时有发生。更多人则在三次元与二次元的身份间寻找平衡——白天是汽车城的工程师,晚上是铠甲勇士的COSER;工作日面对实验数据,周末化身《崩坏:星穹铁道》的角色。这种切换,在嘉定这个兼具传统与现代的城区显得尤为自然。
夜幕降临,嘉定西地铁站附近的一家奶茶店里,几个刚结束外拍的COSER正在卸妆。假发被小心地收进专用支架,道具剑拆解后装入行李箱。他们相约下周末去嘉定体育中心附近的漫展,并提醒彼此:“记得提前预约化妆师。”
在这里,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搭子,也在成为别人的搭子。当服装拉链被同伴帮忙拉上,当有人为你调整假发角度,当集体照里所有人的笑容刚好同步——在那一刻,嘉定不只是上海的一个行政区,更是无数个二次元梦想的临时避难所。而COS搭子,就是彼此最坚定的同行者。
在四川上大学,想找个“聊天搭子”一起摆龙门阵,有什么好建议?
在宿州想找个“找工作搭子”一起求职,有没有推荐的渠道或方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