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昌寻“搭子”:一场属于大学生的城市冒险
在南昌,一群年轻人正用全新的方式解锁这座城市——他们不再满足于独自打卡,而是寻找志同道合的“旅游搭子”,用青春的脚步丈量英雄城的温度。
清晨的绳金塔下,几个来自不同高校的大学生相约碰面。他们或许前一天还在微信群中素未谋面,此刻却因对历史的好奇聚在一起。抚河的风吹过古塔飞檐,他们轮流用方言念着塔门对联,笑声惊起了榕树上的麻雀。“一个人逛古迹总觉沉闷,但有人一起讨论,连青砖上的纹路都变得有趣。”学历史的晓琳边说边给“搭子”们讲唐代建塔的传说。
午后,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迎来另一批“搭子”。美术专业的小陈和外语学院的阿杰在文创店相遇,一个研究木雕工艺,一个翻译英文介绍,竟默契地组成了“探店小队”。在糖画摊前,他们用三天学来的南昌话和摊主讨价还价,最终举着晶莹的凤凰糖画,在青石板上拍下胜利合影。“旅游搭子最妙的是,你能从别人眼里看到自己忽略的风景。”阿杰翻着手机里十几张不同角度的骑楼照片说。
当夜幕降临,赣江边的“秋水广场搭子群”正迎来一天的高潮。来自南昌大学的小王带着三位省外同学,在喷泉秀开始前玩起了“南昌知识快问快答”。“八一起义纪念馆周一闭馆吗?”“白糖糕最老的店在哪条街?”答错的人要请全员吃拌粉。水幕升起时,他们随着人群欢呼,身后是闪烁的滕王阁,眼前是映着霓虹的江面。“和搭子们共享的这一刻,比任何攻略都鲜活。”小王说着,把拍立得照片塞进背包,那里已攒了厚厚一沓与不同“搭子”的回忆。
在南昌的大学生圈子里,“旅游搭子”早已超越简单的结伴同行。他们通过校园墙、旅行社群临时组队,有人擅长规划路线,有人精通摄影,有人是美食雷达。这种轻社交模式让旅行既保留独立空间,又充满未知惊喜。一所高校的社团甚至发起了“城市盲盒计划”——每周匹配不同学生组成一日搭子,用随机主题重新探索南昌。
“我们不是在找导游,而是在找共频的探索者。”活动组织者小雨总结道。她的手机里,刚收到新搭子发来的消息:周末去省博物馆看海昏侯墓展,约吗?
这座见证过历史转折的城市,如今正被年轻的目光重新解读。当大学生们带着好奇与开放的心态相遇在南昌的街巷,每一次“搭子”的集结,都是对城市文化的一次青春注脚。
我想找重庆出发去西藏的旅游搭子,有什么靠谱的寻找渠道或建议吗?
最近想找个成都的摩托搭子一起周边跑山,有没有推荐的地方或者靠谱的组队方式?新手骑仿赛会不会被嫌弃?
"强子,听说你最近成了咱们公司的'饭搭子',有啥好吃的推荐不?"
###寻梦江南水乡,诚觅江苏旅伴——共赴一场诗意与温婉的邂逅